【核心提示】9月5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我院组织举办了“寻味香茗”活动。同学们齐聚在园林北楼耕读茶室,围坐在茶桌旁品茗闲话,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科普开篇:溯源茶史,解锁茶类奥秘
活动伊始,主持人以“茶的起源与发展”为核心,开启茶文化知识科普环节,为整场活动奠定文化基调。她首先从古老传说切入,生动讲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的故事,随后引用陆羽《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经典记载,清晰梳理茶从“药用”到“日常饮品”的起源脉络。紧接着,她顺着历史时间线,详细介绍茶在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明代的散茶兴起及清代的茶馆文化发展,让学子们直观感受中国茶文化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
在茶叶种类讲解环节,主持人以互动提问调动现场氛围:“大家家乡有哪些特色茶叶?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问题抛出后,学子们踊跃举手,其中一位同学兴奋地提到“家乡杭州的西湖龙井”,引发全场共鸣,还有人分享了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地方名茶,现场满是对家乡茶的自豪与热爱。
在充分倾听学子分享后,主持人系统讲解茶叶分类:从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到花茶、紧压茶等再加工茶类,结合制作工艺、外观特征与风味口感,逐一介绍每类茶叶的独特之处 —— 如绿茶 “清汤绿叶、鲜爽回甘”,红茶“红汤红叶、醇厚香甜”,青茶“绿叶红镶边、香气馥郁”。同时,还重点解读“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俗语,结合海拔、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解释高山茶因昼夜温差大、湿度适宜、病虫害少,而具备香气更浓、滋味更醇的优良品质,让学子们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有了深入认知。
此外,主持人还专门介绍中国四大名茶及其特性:西湖龙井形扁挺直、香气清高,碧螺春条索纤细、满披白毫,黄山毛峰形似雀舌、醇厚爽口,安溪铁观音音韵明显、回甘持久。通过生动描述与实例对比,让学子们对名茶文化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茶艺表演衔接:盖碗红茶演绎茶道之美
茶文化科普结束后,活动转入茶艺表演环节,由茶学专业学生带来红茶盖碗茶展示,将抽象的茶文化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与嗅觉盛宴。舒缓的古典音乐缓缓流淌,表演者身着素雅服饰,迈着轻盈步伐入座,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端庄。温杯烫盏时的细致、投茶注水时的精准、润茶出汤时的流畅,一系列动作连贯娴熟、一气呵成。茶叶与热水在盖碗中交融舒展,琥珀色的茶汤缓缓注入品茗杯,浓郁的红茶香气随之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搭配得恰到好处的旁白解说,不仅清晰呈现了盖碗茶“温器、置茶、注水、醒茶、分汤”的完整流程,更深入解读了每一步动作背后蕴含的“和、敬、静、净、雅、美”茶道意境。现场学子皆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表演者的动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茶艺传递的东方美学,悄然沉醉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器展示深入:解读 “器为茶用” 的核心价值
茶艺表演落幕,茶器展示环节随即展开。“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主持人引用经典茶论开篇,直观点明茶器在泡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她以茶艺表演中使用的器具为核心,一边讲解茶器的材质演变(从陶土、瓷器到紫砂)、功能分类与文化内涵,一边逐一展示各类茶器:白瓷盖碗线条流畅、釉色莹润,既便于观察茶汤色泽,又能聚拢茶香;小巧的品茗杯玲珑精致,杯型贴合唇感,适合细品茶汤;木质茶则纹理细腻,用于量取茶叶,兼具实用与自然之美;还有用于拨茶的茶针、过滤茶渣的茶漏等辅助器具,每一件都设计精巧、各司其职。
这些承载着茶文化记忆的茶器,牢牢吸引了学子们的目光,不少人凑近展台细细观察,轻声交流对茶器工艺的好奇,探索茶文化的热情愈发浓厚。

实操体验收尾:亲手泡制盖碗茶,践行茶之韵
活动最后,“盖碗茶冲泡实操体验”环节让学子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主持人结合此前的茶器讲解与茶艺表演,手把手教大家掌握盖碗泡茶技巧:从“三指握碗”的正确姿势,到不同茶叶对应的水温控制,再到投茶量的精准把握、冲泡时间的灵活调整,每一个细节都耐心示范、细致指导。
学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桌上的盖碗、茶叶与热水壶,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先温器预热确保茶具温度适宜,再小心投茶避免茶叶洒落,缓慢注水后静待茶叶在水中舒展,最后平稳分汤将茶汤倒入品茗杯。过程中,主持人穿梭在人群中,及时纠正“握碗姿势不当导致烫手”“注水过猛溅出茶汤”等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茶叶是否泡透”“茶汤过浓该如何调整” 等疑问。

当亲手泡出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学子们细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茶香在口中散开,回甘悠长,脸上满是成就感与喜悦。大家一边品茶,一边交流泡茶心得,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此次“寻味香茗”茶文化体验活动,严格遵循“知识科普 — 茶艺展示 — 茶器解读 — 实操体验”的流程逻辑,层层递进引导学子走进茶文化、理解茶文化。参与活动的学子纷纷表示,他们在此次活动中既学到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实用的泡茶技巧,未来会主动传播茶文化,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字:宋子豪
摄影:张杰
审核: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