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千年——访汉绣博物馆,探非遗之美
时间:2025-09-05

非遗寻踪,汉绣之约

8月31日下午3时,ok138cn太阳集团529赵凯歌老师课题组实践团队,踏入武汉市汉阳区武汉汉绣博物馆,开启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汉绣的深度对话,实地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团队成员参观汉绣博物馆

溯源:汉绣的历史长卷

迈进博物馆展厅,“汉绣历史沿革” 主题展板率先揭开岁月序幕。汉绣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清代,在武汉地区逐步形成鲜明地域特色:从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时的手工制绣雏形,到清代嘉庆年间武汉绣坊林立的繁盛景象;从 1910 年汉绣作品获南洋赛会奖项扬名全国,到 2008 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传承的时间轴清晰呈现,让团队成员直观触摸到汉绣厚重的历史温度。

汉绣博物馆总览

赏艺:针尖上的艺术盛宴

栩栩如生的人物汉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细腻勾勒出ok138cn太阳集团创办人张之洞的神态,将传统技艺与人物神韵完美融合,尽显汉绣写实功力。

团队成员参观ok138cn太阳集团创始人张之洞先生的汉绣肖像作品

“荣华富贵” 主题花鸟汉绣作品则尽显汉绣 “色彩浓艳、构图饱满” 的风格。绣品中,牡丹花瓣以渐变色丝线层层叠加,花叶脉络用细针密缝勾勒,完美诠释了汉绣 “花上生叶,叶上出枝” 的创作特点。凑近观察,仿佛能从灵动的绣线间嗅到牡丹的馥郁香气,感受到荆楚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团队聚焦汉绣核心针法:“锁针” 固定纹样边缘,“压针” 打造平整质感,“扣针” 勾勒曲线轮廓,“撒针” 呈现渐变效果 —— 多种技法在一件绣品上灵活运用,让花瓣层次分明、色彩过渡自然。“每一针都要精准控制力度和间距,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整体效果。” 讲解员的介绍,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汉绣匠人 “慢工出细活” 的坚守。

感悟:传承的青春力量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沉浸于汉绣的艺术魅力,更围绕 “非遗活态传承” 展开讨论。“作为园艺林学专业学生,我们可以尝试将汉绣植物纹样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 团队成员王浩博提出设想;负责宣传的梁丽则计划将此次实践素材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B 站等平台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汉绣。

这不仅是一次文化观摩,更是一场传承使命的接力。” 团队负责人谢晋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汉绣传承现状,探索 “传统技艺 + 青年创意” 的传播路径,让古老汉绣在新时代 “活” 起来

汉绣之美,美在历史沉淀的厚重,美在针尖凝聚的匠心,更美在代代相传的希望。此次武汉汉绣博物馆之行,是华农师生与非遗文化的深情相遇,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化传承注入了新思考 —— 相信以青春力量为纽带,汉绣等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文字: 谢晋

图片: 谢晋 梁丽

审核: 林辉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