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9月9日至11月2日,张佳琪、尚均忠、胡惠蓉、张俊卫四位老师带领园林2301班和园林2302班全体本科生于园林北楼东北角开展了“花园设计与营建”课程实践活动。从调研、图纸设计到施工落地,同学们躬身实践、分工协作,顺利建成了以“灵溪畔·万物生”为主题的花园。

“灵溪畔·万物生”花园 陈琳溪摄
9月9日至11月2日,张佳琪、尚均忠、胡惠蓉、张俊卫四位老师带领园林2301班和园林2302班全体本科生于园林北楼东北角开展了“花园设计与营建”课程实践活动。从调研、图纸设计到施工落地,同学们躬身实践、分工协作,顺利建成了以“灵溪畔·万物生”为主题的花园。

张佳琪、胡惠蓉、张俊卫和尚均忠老师(左3-6)现场指导施工 陈琳溪摄
本学期第二周,四位老师就带领两班同学来到场地进行基址调研,并提出除好的立意构思、色彩搭配等基本要求外,新建花园还应与相邻场地中园林2103班两年前所建花园相协调与呼应。此后历时四周,同学们完成了市场调研、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通过方案汇报、自评与老师同学互评,两班最终从6份设计中选择了一个调研全面、设计合理、且易于落地的方案。
园林2302班唐思琪等11人小组设计的花园以“灵溪畔·万物生”为主题,既传承古人“师法自然、融于自然”的人文精髓,又紧扣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既延续老花园“山水间·焕新生”的内核,又发掘出新花园“生命之源”“万物有灵”的巧妙释读,旨在为师生打造一方处处涌动生机的秘境。
经过两个班艰苦卓绝的施工营建,花园最终很好地完成了主题的呈现:灵溪是全园的“生命纽带”,通过枫与桥,碰撞出最经典的东方浪漫。溪畔草木洋溢天真:细叶芒摇岸映水,灯心草临溪伫立,蝴蝶花越溪跨桥;香蜂草探身摩挲生香,熊猫堇铺点灵动足迹,狐尾天冬垂落蓬松尾羽。偶有松鼠嬉于枝头、蝴蝶绕花翩跹,动物意象的植物与真实的生灵相融,让“万物生”的景象鲜活落地。入得此园,踏石沾晨露,听风穿草木,抬头低眼之间:画架下滴落着调色盘(矾根)、喂鸟台下预备着水草缸,低头更能寻到石缝间的虫鸣轻吟。人与自然相望相伴,不再是自然的旁观者,而是共生的参与者,完美诠释“灵溪畔·万物生”的和谐之境。

“灵溪畔·万物生”花园 陈琳溪摄
营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施工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又因土壤板结、地基不平使得挖掘和铺路工作举步维艰。面对挑战,同学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灵活协调:在铺路阶段,同学们一部分用锄头凿开坚硬的石头,一部分用铲子深挖泥地,即使雨水打湿脸颊、裤脚布满泥泞仍然砥砺坚持。四位老师也全程加入了同学们的行列中,生动诠释着“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在植物落地阶段,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工:胡惠蓉老师带领着方案组同学对植物搭配与摆放深入琢磨;校园、花卉基地、现场植物组和采石组同学在张佳琪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植物材料的采集与运输工作;种植组同学在张俊卫老师细致的指导下配合完成每一处植物的种植;尚均忠老师则融入同学们施工的行列中,不辞辛苦地挥铲锄地、示范种植……

现场施工照 陈琳溪摄

现场施工照 张颖迪摄
最终历时四天,小花园顺利建成。园林2302班指导老师胡惠蓉对此深感欣慰:“从图纸到现实,同学们懂得了尊重场地,将理论融入一草一木、一石一溪。雨中坚持施工、深夜修改方案——这座花园是他们大学四年不可多得的经历与成果,更是未来职业道路上珍贵的起点。”方案负责人园林2302班唐思琪对于协调克服施工中遇到的困难感慨道:“从设计到落地没有想象中容易,每一步都需要大家的努力。挖路铺隔草板一遍遍地调整,只为找到最合适的道路弧度。种植植物不止要看单个组团的位置,花园整体的协调性更为重要。一点点见证花园的建成,所有艰辛都化作了深深的欣慰与成就感。”
园林2301班指导老师张佳琪表示,“看着眼前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缤纷花园,我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动。这门课程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共同见证了花园创意落地生根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基址分析、方案构思,到施工中一砖一瓦的铺设、一花一木的栽种,整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最终呈现出的这片充满生机的角落,让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巨大的成就感。它不再仅仅是作业,而是我们集体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秋日里最动人的风景。这门课也再次让我坚信,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劳动创造之中。在此,我要特别赞扬园林2301和2302班的全体同学们。你们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施工过程中,你们不怕脏、不怕累,挥锹夯土,细心栽植,彼此支持,分工有序,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当遇到地基不平、土壤板结等意外难题时,你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查阅资料、共同商讨,创造性地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从你们被泥土弄脏的衣裤和被雨淋湿的头发上,看到了专注与热爱;从你们最终灿烂的笑容里,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自豪。你们不仅是优秀的学习者,更是充满潜力的实干家,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灵溪畔·万物生”花园 张颖迪摄
文字|张颖迪、余晓荧
摄影|陈琳溪、张颖迪
审核|胡惠蓉



